公司民品起步于五十年代中后期,伴随着军品发展的脚步,至今已走过50余年的发展道路,经历了起步—停滞—成长三个阶段。
第一阶段:起步(1953—1962年)
从1953年开始,第一个五年计划国民经济复苏时期,公司民品从此开始起步,在此期间共研制生产了普通无缝钢管、滚动轴承、变压器、ZO1-P柴油机、40升钢质气瓶等5个产品。
1958年,公司利用各种条件,挖掘生产潜力,大力研制民用产品,当年生产出了IA62车床、20马力柴油机、各种型号滚动轴承、40升高压气瓶和交流焊机等产品。同年,还试制成功热拔伸大口径无缝钢管(直径241毫米,长2.7米),填补了国内空白,受到国务院的嘉奖。
1959年,公司自行设计制造了玻璃熔炉,并荣获全国土机床、土设备展览会的一等奖,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,民品品种增加到11个。
第二阶段:停滞(1963—1995年)
1963-1965年,国民经济进入三年调整时期,公司没有开发新的品种,直到1995年的二十多年间,只生产少量的各种钢质气瓶、民用铜材,民品基本处于停滞状态。
“六五”期间,公司根据中央“军民结合、平战结合、军品优先、以军养民”和“保军转民”方针,开始注重发展民品。1981年,在兵器系统内率先开发研制出HA-45型摩托车,并当年生产了475台,市场反映很好。此后研制出了第二代样车并于1982年生产了10台。1983年,鉴于当时因军品任务量增大和国家“九二二”工程项目即将引进,经当时的领导班子决定该项目下马。在此期间,公司自行设计、开发研制出我国第一支铝合金高压气瓶,同时,建成一条铝合金气瓶生产线,一条能力为5万支的钢瓶机加生产线。
“八五”期间,90年代初,鉴于当时国家对军转民项目的扶持政策,公司先后确定了以子午轮胎钢丝帘线、金刚石、马口铁、高档卫生洁具五金件为支柱民品项目,组成专门机构全力进行项目的调研论证和前期工作。1994年下半年,由于建设方针和厂址选择等原因,子午轮胎钢丝帘线及金刚石等项目没有获得国家批准。同期,公司开发了CBL液压齿轮泵、凿岩机、电液锤、结晶器毛坯管、压裂弹等民品,其中CBL液压齿轮泵、凿岩机因技术性能达不到要求,于1998年终止生产。
第三阶段:成长(1996—至今)
“九五”期间,公司民品的开发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,民品品种猛增到19种,其中包括高档卫生洁具、钢质气瓶、铝合金气瓶、民用铜材、灭茬机、齿轮泵、液压支架、水泵、汽车凸缘、汽车半轴套、烟花、玻璃钢型材、玻璃钢门窗、结晶器毛坯管、电液锤、压裂弹等品种,期间累计完成民品产值18,630万元。
“十五”期间,是公司军民品协调发展的最好时期,通过多年的“军转民”探索与实践,民品发展方向逐渐清晰,形成了以高压气瓶、高档卫生洁具五金件、民爆器材、民用铜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。民品科技开发、经营管理、市场开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五年间累计完成民品产值59,067万元;累计投入科技开发资金944万元,先后开发了一批科技含量高,市场前景好的民品项目,包括铝合金内胆全缠绕复合气瓶、系列管制高压无缝钢瓶、40升铝合金高压无缝气瓶、车用天然气环向缠绕钢内胆气瓶、车用天然气钢质气瓶、结晶器成品管、系列卫浴五金配件、卫浴黄铜锻件、系列高能气体压裂弹、系列增效复合射孔器、声纳浮漂、玻璃钢包装筒、大吨位电液锤等产品。其中,铝合金内胆全缠绕复合气瓶被列入国防科工委2002年度军转民产业化开发项目,2005年底通过了国家验收;系列增效复合射孔器产品获省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;系列高能气体压裂弹、8吨位电液锤产品获得了国家多项专利
“十一五”开局以来,公司民品综合实力迅速提升,能力建设、科技开发势头强劲,民品开发经营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。2006年,在哈尔滨开发区购置土地70,000平方米,实施了年产15万支车用天然气气瓶生产线建设,同年,公司还针对伊朗市场需求,利用现有条件改建了一条20万支车用天然气气瓶临时生产线,使高压气瓶综合生产能力达到65万支;并获得车用气瓶德国DEKRA和法国BV出口产品认证,敲开了国际市场大门。同年,还开发了石油钻杆接头、重型汽车半轴套,并组建了石油钻杆接头5万对、重型汽车半轴套10万支的军民两用生产线。开发的新产品还有高速列车缓冲汽缸、系列卫浴五金件、新型民爆器材、气瓶专用设备等。
经过五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,公司民品发展基本形成产业规模,“十一五“以来截止2009年底,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。展望未来,公司将按照“军品为本,民品为主,军民互动,协调发展”方针,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牵引,以科技进步为依托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通过实施技术改造、专业化重组和调整产品结构等措施,全面提升现有民品科技水平与产业规模。到“十二五”期末,确保民品年收入达到13亿元目标,实现民品的跨越式发展。